望蜉蝣而泣,怒天地之不仁
每逢夏末秋初,天空的小巧蜉蝣总会勤奋地穿梭于枝叶之间,似乎希望收集最后一点残存的温馨和美好。但这短暂的快乐,却注定只是天地间的一粟,绵延片刻,又将消逝于大海的无边深处。面对这一场壮阔的大戏,寄蜉蝣于天地,不免感慨万千。
一、蜉蝣的生命之短暂
蜉蝣是一种薄翅目昆虫,其名来自于《诗经》:“蜉蝣之羽,血已血止,君子居止,小人长戚。”由此可见,古人早已为蜉蝣的短暂寿命感叹不已。蜉蝣性命之短,令人惋惜,它们孵化出来后只有一天的寿命。虽然其生存的时间有些极端,但蜉蝣一旦诞生之时,便是两性交配的高峰期。它们被迫在短暂的寿命中,“飞腾百尺,从兹扶摇直上”,只能匆匆离去。
二、人类对蜉蝣的破坏
蓝天白云下,只有静谧的蜉蝣为天地孑然一体。人类的进步,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蜉蝣及其它昆虫生态的破坏。人类推崇“渺渺不归”的高度,却忽略了蜉蝣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一点不比我们更低。而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蜉蝣与其他生物的生态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不再是昔日的常青之木。
三、与天地同寿,寄蜉蝣于安乐
人类对自然的入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对自身的损害。唯有让自然保持整装待发的状态,才能让蜉蝣在天地间留下彩旗飘扬的美好瞬间。如果可以,我愿意让自己与蜉蝣一同拥有同样的短暂寿命,以此表达对天地的敬畏和崇敬。当无望或者良望都将消失时,人类唯有胸怀感恩之心,寄托蜉蝣于天地,让她们在渺沧海的桑田沧海之中,扇动青春的翅膀,划出一道道亘古不变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