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大佛罩起来是为了保护吗?
背景
漳州市普照寺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城南,属于南普陀山下的寺庙之一,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于大佛殿内的两尊巨型木质坐佛,分别高15米、重50吨和高16米、重60吨。这两尊佛像是建寺时即存在的,历经多年风雨侵蚀和虫蛀,已经受损严重,修复迫在眉睫。但由于这两尊木质佛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单纯替换不符合保护文物的原则。近日,由于工程需要,漳州市佛教协会特地针对大佛殿进行了加固工程,并搭起了一层巨大的罩棚。对于这一举措,有人认为是为了保护佛像不被破坏,也有人认为罩棚是为了满足景观需要,那么究竟是哪种说法更为接近事实呢?
罩起来的真正原因
在2018年初,南普陀风景名胜区大自然历史博物馆漳州分馆在普照寺举办了“漳州南普陀文化展览”,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漳州历史文物精品十三宝”之一,就是普照寺的两尊巨型木质坐佛。当时这些佛像是直接从大佛殿出借过来的,由于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加固修缮,因此,漳州市佛教协会大佛殿负责人就开始筹划大佛殿加固修缮工程。由于大佛殿原木结构已经受损,需要加固,所以必须要先将大佛殿内的佛像移开。另外,为保护周围游客和住户的日常生活安全,加固期间必须进行施工围挡,以防佛像掉落,这也是架设罩棚的主要原因。通过罩棚的保护,可以让佛像安全、稳定地度过修缮的时间,同时也保护周围游客和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罩棚只是加固工程所必须,也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手段,不应该成为景观建筑,漳州市佛教协会将会根据最终的修缮结果来考虑是否拆除大佛罩棚,以便佛像能够重新露出阳光,同时也让大家再一次欣赏到佛像的风采。不管是罩棚的存在,还是对这两尊佛像的维修工程,都源于漳州市民对普照寺和南普陀文化的热爱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