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上的明灯
一、烛光闪耀的夜路
在山间小道上,一盏灯笼的烛光在夜色中闪动,伴随着古老的路面嘎吱嘎吱作响。这是古路坝上演的一场古装戏剧,让穿越时空的观众如痴如醉。
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江南的少女阳儿,她孤儿寡母,嫁到此地后虽没有娇艳的容貌,却有一双勤劳的手,靠着自己的双手将原野变成了一片荒草地,收获了季节里的果实,渐渐地赢得了邻里的尊敬。
此时的她,不料却独倚窗户,泪如断肠的雨滴,只因她已知自己身患绝症,而丈夫却仍旧未知。身边留守的母亲担心女儿的病情,却又顾忌着小家的起居,只好请来治疗疾病的巫婆为其开方,希望阳儿能够康复。可人心难测,巫婆为了占便宜竟将毒药加入草药中,等着阳儿喝下之后,疼痛难耐而一命呜呼。
可祸不单行,阳儿并没有死去。她醒来时已是三天后了,身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康复后虽未能如愿离开这个陌生的地方,但在工匠长史嘉慕的帮助下,学习了一门特别的技艺——制作灯笼,以此谋生,也在制作的过程中渐渐开心起来。
二、万家灯火的璀璨夜景
岁末的晚上,李少荃带着家人来到了古路坝剧场,看到了“万家灯火”的夜景。他想不到的是,半年前自己来过此地时,还是一条荒废的小麦地。而今天,整个场景上布置着灿烂夺目的灯饰,而阳儿也将自己辛苦制作的灯笼带来,亮堂堂地挂在远处的老梧桐上。
阳儿在灯笼制作上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了祖辈留下的经验和现代科技的结合,使灯笼不仅添了艺术感,还有独具特色的交互视觉效果。在灯笼上投影的山水画面仿若站在景区一般,掌声和喝彩声也不时响起,给整个景区增添了不少温馨与热闹。
李少荃告诉他的家人说,城市里的夜场,时间与地点虽固定,但流云似箭般的时间流逝,仿佛总是用匆匆的脚步将人推向路的尽头。而今天的夜场,却有一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熏陶,更有一些意味深长的商业行为(灯笼即贩售也即自家寓工),让他感受到的是一种“停下来思考、欣赏的市井文化”,这也是城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三、明灯播种的文化底蕴
在李少荃关注的历史与文化中,明显看到了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深耕显现。古路坝的烛灯戏,流传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虽然中间多次易手,但一直贯穿着对于文化保护和创新的热忱,如今已成为地方上一项特殊的文化瑰宝。
这场戏剧中,没有华丽的服装和舞台,演出者利用声光电效果的无形道具,展示了人物和场景;也没有过多的台词,主要是演员通过照明引导观众心理表达;更多的是人文的表达,几分钟的表演把反思人性精髓集中的雅致和奥妙的辛辣烝熬堆叠的蕴意展显无余。观众不会因语言的鸿沟而遗憾,反而每一个角色的表情、动作,都成了表达不同情绪和人物命运的媒介。
古路坝的烛灯戏虽没有享誉影视圈的电影HD质感,却能够凭借人文的渗透、文艺的氛围,让人沉浸在一份文化底蕴中的感觉,更能让人建立起内心中的“思维暂息区”,沉淀起自己珍惜美好的法则,也即:“在文化里寻找繁荣,在繁荣中寻找文化。”